环氧乙烷化学性质活泼,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全球范围内约70%的环氧乙烷直接用来生产乙二醇,约30%的环氧乙烷(通常称为精制环氧乙烷)用来生产聚羧酸减水剂聚醚单体、乙氧基化物、乙醇胺、聚醚多元醇、乙二醇醚等。
1. 生产能力快速增长
我国环氧乙烷的工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陆续从国外引进环氧乙烷/乙二醇联产装置,目前在运行的装置全部采用国外技术。
2012年之前,我国环氧乙烷供不应求,装置平均开工率均在90%以上,且产品利润可观,吸引了大批的各类资本蜂拥而至;2012年开始,随着国内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张,装置平均开工率下降、产品利润水平走低。2014年,我国环氧乙烷的生产能力约为330万吨,产量约206万吨,装置开工率仅为62%,主要原因一是产能增长过快,而下游需求增长较预期缓慢,导致产能出现过剩;二是当年投产装置的新增产能没能完全得到释放。未来5年,我国仍有大量的新建\拟建环氧乙烷产能,年均增长率约为10%,如果这些产能全部达产,则国内环氧乙烷过剩局面将进一步加剧。2002~2014年我国环氧乙烷产能、产量变化及2019年预测见图1。
2. 生产要素变化大
近年来大量民营、外资的资本进入国内环氧乙烷市场,生产企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民用企业成为生产龙头。而且随着乙烯来源的多元化发展,国内环氧乙烷生产亦呈现出原料来源多样化的特点。
(1)民营企业成为生产龙头
由于我国乙烯资源紧张,所以2012年之前环氧乙烷生产能力绝大部分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石化企业手中,2011年中石化环氧乙烷生产能力约占我国总产能的42%,中石油约占国内总产能的17%。
近年来,随着化工行业大宗产品利润的普遍走低,环氧乙烷作为为数不多的具有合理利润的产品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各类资金大批涌进环氧乙烷的生产领域,如三江化工有限公司于2005年开始进入环氧乙烷的生产,截至2014年其环氧乙烷生产能力已经达到43万吨,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环氧乙烷生产企业,未来两年其还有20万吨的产能将投入;德纳(南京)为国内最大的醇醚生产企业,2011年投产6万吨环氧乙烷作为其乙二醇醚原料,2014年其环氧乙烷生产能力增加至16万吨;辽宁奥克是国内最大的精制环氧乙烷衍生物生产企业,主营聚羧酸减水剂用聚醚单体、太阳能光伏电池用晶硅切削液,为增强其企业竞争实力,2014年其在江苏扬州的20万吨环氧乙烷装置投入运行;阿克苏诺贝尔于2010年底投产了7.3万吨的环氧乙烷为其乙烯胺配套提供原料。随着国内环氧乙烷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中石化在环氧乙烷市场中的份额逐年减少,而其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所占市场份额逐年增加。2014年我国环氧乙烷生产能力为330.8万吨,其中中石化生产能力约为116.5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35%,中石油生产能力约为54万吨,占16%。
2011年和2014年我国环氧乙烷生产企业产能占比情况见图2。
(2)原料来源多元化
环氧乙烷为乙烯的下游产品,早些年我国的环氧乙烷全部为大型石油裂解乙烯项目中的配套装置,全部采用石油乙烯为原料。但近年来,随着各类资本的介入,在乙烯来源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如石化、中石油等大型石化企业均以其石油裂解产生的乙烯为原料来生产环氧乙烷;三江化工则以进口乙烯为原料;还有几家以乙醇为原料生产乙烯然后再氧化为环氧乙烷的企业,如山东滕州辰龙能源、山东菏泽玉皇化工、丰原宿州、商丘中亚等;山东昊达和宁波富德则以甲醇生产乙烯为原料,南京惠生新材料有限公司也正在建设以MTO为原料乙烯来源的环氧乙烷装置。国内环氧乙烷生产的原料乙烯已经具有多种来源,各种来源原料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表1为2014年我国环氧乙烷主要生产企业及其产能统计。
3. 价格回归合理
环氧乙烷作为曾经的高利润产品,2008年价格最高时曾高达18000元/吨,但近几年随着国内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大,价格逐渐回归正常。图3为2012~2014年我国环氧乙烷价格变化图,可以看到我国环氧乙烷在最近3年价格整体变化趋势是逐步走低的,其中2012年全年价格处于大幅震荡之中,年平均价格为11600元/吨;从2013年年中开始到2014年11月,国内环氧乙烷价格相对平稳,基本在10600元/吨左右,但到了2014年12月因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导致环氧乙烷价格大幅下降至8800元/吨。
4. 聚醚单体拉动消费增长
我国精制环氧乙烷主要用来生产聚羧酸减水剂聚醚单体、乙氧基化物、乙醇胺、乙二醇醚、聚醚多元醇、氯化胆碱以及医药等。
聚羧酸减水剂聚醚单体是目前我国精制环氧乙烷下游最大的消费领域,该领域消费环氧乙烷的数量约占总消费量的34%。聚羧酸减水剂是2000年后发展起来的高性能减水剂,2006年我国聚羧酸减水剂的消费量约为15万吨, 到2014年达到200万吨,增速相当惊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陆续出台,给生产和应用都非常环保的聚羧酸系减水剂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未来随着重点工程选用聚羧酸减水剂的比例逐步提高,除了铁路、核电、桥梁、水电建设工程外,公路建设也开始逐步使用,我国聚羧酸减水剂消费量将快速增长,对减水剂聚醚单体的消费量亦将同步增长。减水剂聚醚单体将成为环氧乙烷下游消费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乙氧基化物消费环氧乙烷约占全部消费量的21%,是环氧乙烷下游第二大消费领域。乙氧基化物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第一大类产品,约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产量的80%,2014年我国进口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1.7万吨,出口11.8万吨,进口数量远大于出口数量,这说明我国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仍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对国际市场依附度仍较高,未来乙氧基化物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乙醇胺是环氧乙烷的第三大消费领域,该领域消费环氧乙烷量约占总消费量的16%。我国乙醇胺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华东地区,部分企业生产能力偏小,与国际大公司(通常是几十万吨、十几万吨)无法比拟。2014年我国乙醇胺装置平均开工率约63%,装置开工不足;与此同时,近3年来我国乙醇胺每年的进口数量均在10万吨左右,出口量不足1000吨。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国内产品的竞争力不够。随着下游领域的发展,预计未来乙醇胺对环氧乙烷的消费需求增长仍将保持较高速率。
聚醚多元醇主要用来制造聚氨酯,是环氧乙烷的第四大消费领域,该领域消费环氧乙烷量约占全部消费量的12%。我国从总量上讲已经是聚氨酯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从人均消费量的角度来看仍是聚氨酯的低消费国,未来可提升的空间非常大,聚醚多元醇也将随着我国聚氨酯工业的发展而快速发展。
我国乙二醇醚生产能力绝大部分集中在华东地区,生产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装置平均开工率约为50%。乙二醇醚行业最突出的问题是乙二醇甲醚/乙醚因安全问题而应用受到限制,消费量逐年减少;乙二醇丁醚相对比较安全,未来消费将继续增长。预计未来乙二醇醚对环氧乙烷的整体消费量增长速率将放缓。
2014年我国环氧乙烷下游消费结构见图4。
5. 小结
多年前,由于我国环氧乙烷产能小、下游需求大,导致国内环氧乙烷严重供不应求。近几年随着一些新项目陆续投产,国内环氧乙烷产能迅速扩大,自2012年起已出现明显过剩,未来还有较大数量的新增产能将投产,届时供应量将继续增大。另外,随着煤制乙二醇产能逐步释放,现有石油乙烯法乙二醇生产企业极有可能转而只生产环氧乙烷,未来国内环氧乙烷供应过剩局面将加剧。
为了促进我国环氧乙烷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建议上下游生产企业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1)虽然我国环氧乙烷生产能力已经过剩,但其下游产品的进口数量依然较大,主要原因是我国环氧乙烷价格高,使得下游产品生产成本较国外产品没有价格优势。因此,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下游领域发展、逐步替代进口将是我国环氧乙烷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环氧乙烷下游衍生物众多,如日本环氧乙烷下游产品就多达5000多种,而我国仅有数百种。因此,积极开发环氧乙烷下游消费领域,增大环氧乙烷消费是我国环氧乙烷行业健康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3)面对国内环氧乙烷生产能力过剩,三江化工、辽宁奥克、德纳(南京)、阿克苏诺贝尔、扬巴、吉林众鑫等公司均在延长产业链、丰富环氧乙烷下游衍生物。在未来环氧乙烷产能过剩加剧形势下,现有企业可考虑向上、向下分别延长产业链,以缓解过剩压力。